找到相关内容678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藏之心识观的特色

    惑相自亡 ,是为相无性,为人无我也。又尘与自心为缘,心法方起 ,今了缘无自体,依心方现,无自体生,是为依他相无生性, 是法无我也。由二义现前,乃圆成胜义性也。”页 ...243中、下。 又法藏在《入楞伽心玄义》第三项“显教差别”中分为有相宗 、无相宗、法相宗、实相宗,与义记中所说相当。从缘起法而 言,“初宗说有,二说为空,三亦空亦有,谓...

    邓克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445394.html
  • 世亲“识转变”与胡塞尔“建构性”的对比研究(1)

    paratantrasvabhaava ),只是依他但却执为有就是“虚妄分别”( abhuutaparikalpa ),即分别性(执性),因此,对于我法给与以分别之假说的这个存有论场域,就是识...

    蔡瑞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045688.html
  • 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----以《佛性论》为中心的比较研究

    分别”对应于“圆成实、依他起、执”(注17),“境”和“依他起”都是为中介而有其特义。而关连到《摄论释》中“二分依他随一不成之特义”,《佛性论》之强调“境如”也起了一个类似的关键作用。关于这里所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245691.html
  •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

    清净’,而解说空性本净为‘阿摩罗识是自性清净心’,显然是从‘真如无差别’,心与空性无二的立场而说。[60](四)、阿摩罗识是依他并遣、境识俱泯的实性真谛的唯识学除了主张“唯识无境”之外,与玄奘不同的...分别,只不过是无分别的分别罢了。新译唯识反对依他并遣、境识俱泯的阿摩罗识实性,主张真正转识成智,即是转染污依他,去除识上所妄执的我法二境,成就清净无垢的正智亦即清净依他,在清净依他中,因我法二空所...

    陈 一 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046087.html
  • 瑜伽行派之二谛说

    二者无为。是中有为非有为、非无为;无为亦非无为、非有为。……言有为者,乃是本师假施设句。若是本师假施设句,即是遍计所执言辞所说。若是遍计所执言辞所说,即是究竟种种言辞所说,不成实故,非是有为。善...三性时,这三性都是落于言语,表现三自性“有”的一面,因此说世俗。   由此看来,三性同时是有“有”、“无”二面,从“无”的这一面,说三无性是同一无性,故执、依他不异圆成实,所以可说为根本真实,有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746164.html
  • 护法--玄奘一系与安慧一系对识转变之解释的比较研究

    为无,非依他中,无此二分。  ”(注 4 )  “D12安慧解云: 变谓识体转似二分,二分体无。  所执,除佛以外,菩萨已还。诸识自体即自证分,由不证实  ,有法执故。似二分起,即所执。似依他有...8 )因此  ,安慧的“识显现为二取”的思想与《述记》所述安慧“  识体转似二分(见、相)”有形式结构上的类似,但具体意  涵果真一致,还有待探讨-“所取分”是否等于“相分”?  “能取分”是否就是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246492.html
  •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(1)

    实执,没有我,执有实我;没有法,执有实法。依唯识讲是执,依中观讲是无明。对主客观都认不清楚。电影中,光影的变化,执为实有人物。这要到见道无分别智出现亲证真如后,才能知内外一切如幻如化,虚妄不实。见道...、上午、下午、晚各一座,一座就是念一次仪轨。  5、《长寿仪轨》也是全部念一(或二至四),再专念咒,六字洪名,不拘数字。  6、由于事务繁忙,连每日课诵都难完成,重录磁带实在插不进去。  书信四九 ...

    智敏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246536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在西藏(2)

    。”无住菩萨言︰“远行,游历十方 ,一念心生,具五十恶。云何令彼众生无生一念 。”佛言︰“令彼众生,安坐心神, 住金刚地,静念无起, 心常安泰, 即无一念。” ( 大正九,页 369a)。 (注...乃至三归依,一合掌发愿,大小诸善,上下尽皆为说,悉令修行,衍和上教门徒子弟处。 又说︰ 法性言说,智所不及,其习禅者令看心,若心念起时,不观不思有无等,不思者亦不思。若心想起时不觉,随顺修行,即...

    释慧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1346583.html
  • “护法––玄奘”一系与真谛一系唯识学的“闻熏习”理论的思想意涵之探讨

    阶程)”。 真谛的唯识观如下︰ [1] 意言分别,得了别分别性无相(无); [2] 不见外境,但见意言分别,即了别依他性(依他有 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846719.html
  • 转依”二义之研究

    之全体之变貌”,这是就转依的佛教存有论的侧面而言。或者可以前者指转舍染而转得圆成实,是唯识学所主张的转依,后者的转依是指法界是生死涅槃所依,是如来藏说所说的转依。[6] 而转依的这两个意义的交涉也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147072.html